冉舟个性网-qq个性网名大全、经典网名、可爱女生网名、霸气男生网名、情侣网名大全

热搜词:qq网名 个性网名 霸气网名 女生网名 男生网名

冉舟个性网 > 说说大全 >  正文

佛说不跟人计较是怎么说【精选100句】

admin 2023-12-18 09:28:03 说说大全 59 ℃

一、佛教不与人计较的说说

1、你不但不能相信人,对自己都不能相信,为什么?自己的感情都会变化。

2、梵志拿了两株花要供佛。

3、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5、佛教所说的乐,也不是为物而喜的乐。佛教所说的乐,就是流畅,就是无住,所谓开心为乐。譬如,我们原来很计较的事,我们原来很着相的事,我们现在不太计较了,我们现在不太着相了。我们开心了,我们流畅了,这就是我们快乐了。

6、人生也是空,所以所有的执迷都没有意义。

7、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8、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不要因为忙于工作而忽略你的家人、爱人、朋友。

9、一段路,走了很久,依然看不到希望,那就改变方向;一件事,想了很久,依然纠结于心,那就选择放下;一些人,交了很久,依然感觉不到真诚,那就选择离开;一种活法,坚持了很久,依然感觉不到快乐,那就选择改变。断、舍、离,放下过去,让心归零!

10、一位高一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指着教室墙壁上的“自觉安心做作业”的警示语说,这条大家天天见面的警示语,再熟悉不过了,其中也有不熟悉的风景。老师又说,这条短语,由四个词组成,“自觉”、“安心”、“作业”这三个词大家似乎再熟悉不过。能说说它的意义吗?

11、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1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13、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无论众生是想渴求财富,还是想消灾免病,千手观自在都能大发慈悲,解除诸般苦难,广施百般利乐。

14、佛法讲“慈悲”,佛菩萨是真正爱世人,他是真正有爱有情。

15、人生的八苦无人可免,要改变命运、才要学佛

16、注:本文恭摘自净慧法师主讲《法华经浅释》。

17、惟独佛菩萨看得清楚,知道六道轮回怎么发生的,就是在这一念错误。

18、以释加牟尼佛四十九年说法教化作为一个参照,静下心来对照自我,会发现佛陀所教化的众生的各种毛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会显现出来。其实,毛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重视。

19、简单地说,在一个生活环境中,如果一个人总是计较得失,跟周围的人斤斤计较,那么这个人的人生路就会越走越窄;如果一个人处处为别别着想,多多帮助别人,为别人提供方便,那么这个的人生路就会越走越宽。

20、般若智慧里面有没有爱呢?有。那个爱不叫做爱情,叫慈悲。

二、佛说不跟人计较是怎么说

1、把爱情断掉绝对不是绝情无义,跟诸位讲穿了,你那个爱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骗自己又骗别人,虚情假意。

2、生活,不会因你抱怨而改变;人生,不会因你惆怅而变化。你怨或不怨,生活一样;你愁或不愁,人生不变。抱怨多了,愁的是自己,惆怅多了,苦的还是自己。你哭,生活不会流泪,你苦,生活不会烦恼。既然如此,何不微笑?既然这样,何必惆怅?人生在世,快乐是一生,忧愁也一世,何不看开,愉快一点。

3、人总是这样,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争取,而拥有之后却不懂得珍惜。简单的陪伴,你却总是毫不在意;一直的给予,你却时常漫不经心。其实触动人心的东西,往往是最平凡中的不离不弃。感人肺腑的情意,往往是最真实的风雨同行。

4、杀生肯定是有罪过的,但是起心动念不同,其结果也不一样。如你在坐禅的时候,有只蚊子总在你身边嗡嗡叫,令心烦燥难耐,这个时候嗔恨心生起,一定要把蚊子打死,此时你若把蚊子打死,与你无意间打死蚊子,这两种结果是不一样的。从现实法律的定罪角度来说也是有区别的,一个是故意伤害,一个是过失罪,这两者有天壤之别。问题在生活中,有的人不只是要吃肉,而且是死的不吃,专要吃活的,这个区别就非常大。

5、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6、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就凭那句:不与小人一般见识,我让着你!

7、然而,这种福乐,只是悟前的世间福乐,而不是悟后的出世间福乐。世间的福乐,是世间的福报,也是出世间福乐的基础,也是出世间福乐的资粮。

8、以空灵的心态应缘受食,能够净化我们内心深处的习气,能够净化我们内心深处的无明与贪爱。这便是“先为施主家,咒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

9、但是,要解决生活中的烦恼和困境,走向自在、解脱,只能靠自己来完成,因为佛教中的教法是要靠自己来实践的,他人无法替代。

10、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11、愿今生、是我在红尘中的最后一世

12、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计较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

13、在汉传佛教中,从梁武帝开始不吃荤而吃素,这是有经律论依据的。当然佛教中也有方便的一面,比如南传佛教,他们自己不生火煮饭,靠乞讨为生,乞讨到什么就吃什么,没乞讨到就挨饿,因此其生活环境决定不能有太多的选择,否则会给护法居士们带来更多的麻烦。

14、今天我对这个人好,明天我又对他不好了,自己都靠不住,还能靠别人吗?

15、幸福的人生,需要三种姿态:对过去,要淡;对现在,要惜;对未来,要信。人生的答卷没有橡皮擦,写上去就无法再更改,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否则就是跟自己过不去。真正属于你的,只有活生生的现在,只有握得住当下,才有可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16、鱼朝恩当即有省,从此对慧忠国师更为钦敬。

17、佛曰: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18、佛教中讲世间的一切不是由某个造物所造的,不是凭空出现的,也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因缘”的聚合决定的,即“因缘观”。“因缘”,说的就是条件。

19、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受无量快乐。

20、如果说,我们一张口就有佛教的成份,可能会有许多人不相信,但是这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仅从这一点,就反映了佛教在中国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在民间产生的影响,对众生的日常生活所起的作用。

三、佛曰不与人计较的名言

1、人生像喝茶,水冷了非要再续,也续不出原来的味道。有些人,有些事,过了就过了,再勉强也没有用。自己早一天醒悟,早一天开始,就早一点迎接不同的生活。你没义务为谁去懊恼后悔,把自己折腾的欲仙欲死,这个情,别人未必愿意领,这代价,你最终也未必能接受。

2、生命是场无尽的修行,而修行就是修心。斤斤计较的人,既想得到,又怕失去,得失之间的挣扎,扭曲的是自己的灵魂。大千世界,茫茫博海,天天都会遇见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无论面对什么,都别太计较,都别太在意。不与小人计较,她会拿你无招。吃亏是福,心存善念,方有好报。

3、清净心现前,就能够提起觉性,时时刻刻反省检讨身口意三业,从觉察、觉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做起,人人化恶念为善念,社会就能化暴戾为详和。古德云:「昨日罗剎心,今朝菩萨面,罗剎与菩萨,不隔一条线。」当禅心现前,就可以转变命运,改变自己的人生,可知禅的智慧对现代人的重要性。

4、把夫妻缘分转化为菩提法缘

5、任何时候,都不要瞧不起别人。鸟活着时,吃蚂蚁;鸟死后,蚂蚁吃鸟。一棵树可以制成一百万根火柴,烧光一百万棵树只需一根火柴。所以不要瞧不起任何人!你瞧不起别人时,只不过别人不和你计较

6、所谓“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就是指见或不见世间过,其根源都是我们的这颗心,如果心是清净的,是善的,那么我们所见的就都是好的;如果心是不净的,是恶的,那么我们所见的就都是丑的。所以一切人一切物的是非差别都是缘于心的意识,而非外在的境缘。《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其中的“观”,就是强调要向内察看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向外去看他人的过失。查看我们自己的心,检点自己的所作所为,即使看到别人的不善处,我们也要回过来反省—下自己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7、荤腥是什么,为何佛弟子要远离荤腥

8、对于根机渐渐纯熟的钝根众生,佛陀讲《法华经》、《涅槃经》教化。开设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教法的权巧方便的教化,是为了令这类众生明白佛陀讲法是为众生了脱烦恼,获得自在,最终成佛。

9、看破是智慧,放下是修行。

10、予人方便,就是待己仁厚。人心是相互的,你让别人一步,别人才会敬你一尺。人心如路,越计较,越窄。越宽容,越宽。不与君子计较,他会加倍奉还。不与小人计较,他会拿你无招。生活,因梦而美好。人生,因梦而苦闷。然而,再难的道,也有尽头。再长的路,也有出口,坚持就会有光明。

11、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12、自利利他是中国大乘佛教的菩萨精神,是将利益自己和利益他人融为一体。

13、你看自古以来,中国、外国的文学作品里面,写的是什么东西?都是情与爱,所以他永远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

14、你再聪明,也不可能事事都能看透;你再智慧,也不可能人人都能看懂;你再豁达,也不可能没有生活烦恼;你再淡泊,也不可能没有人生欲望。人生,哪能事事如意,生活,哪能样样顺心,很多人,都不被我们认同;很多事,都不由我们做主。

15、佛曰: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16、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17、平常人说“我也有慈悲心,”殊不知,不静坐,你的慈悲心就不是真慈悲。我们天天吃的蔬菜有化肥、农药、污染物,何况没吃素前吃的五辛之荤,这些毒素在我们的体内积累。不通过打坐将它们排出来,它们就会在体内作怪,和外面的魔力相通,通不通由不得你决定,它本身就相通。这些东西一作怪,你慈悲心能发起来么?遇到点困难、麻烦,立刻就毁掉。没遇到麻烦时,还觉得发菩提心真好,遇到点困难马上就退缩。慈悲心是靠我们修持、修证到那自然而然发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不是佛赐给的。

18、爱情不是好东西,生生世世害我们;害得这个样子,还舍不得离开它,这是太愚痴了,一定要觉悟。

19、你具足这三条“慈悲,柔软忍辱,诸法空相”,才能给众生讲解《法华经》。然后是我想精进,愿意讲、往好的去讲,这才是不懈怠。就像人干活似的,我挺能干,就蛮干,可能事与愿违,你干的越多,坏影响越大,你不干还没那么大的影响,所以具备了前三个条件再干,再精进,不至于出错。佛讲的是真话,凡是读诵讲解《法华经》的人,讲到妙处时,讲法者、听法者都能看到遍地金莲,这叫其一祥瑞。其二讲到妙处,释迦牟尼佛都到这个道场来,一些菩萨、天人到这道场来。大家一定要知道,不是法师重要,是《妙法莲华经》重要;不是拥护听众、法师,是拥护历代过去佛留下的《妙法莲华经》。

20、实相般若与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即以般若智慧所观照一切对境之真实绝对者;此虽非般若,但可起般若之根源,故称般若;观照般若,即能观照一切法真实绝对实相之智慧。

四、关于佛教说说

1、那谁,有脸就留着做人,没脸就马上闭嘴!

2、什么是禅?禅者,佛之心,佛的心就是清净无染、安详自在、二六时中都能作主的心。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证悟后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众生的心与如来的心是一样的,只因为被无明烦恼障蔽而不得显现,因而造作种种业,令己沉溺于苦海之中,唯有藉由禅修,启发自性清净心,产生安定心灵的力量,面对外境变化时,才能安然自在,不被境转。

3、没有妄念,坚持本我,心不随外部环境的牵引,不随其转就是清净自在。

4、.......................《弋禅堂》.......................

5、不可思议,这么平常的词语竟然与佛教有关系。清朝末年的学者梁启超统计日本人所编的《佛教大辞典》,发现其中收录了三万五千多个佛教用语。我们生活中所讲的许许多多日常用语,在其中都能找到,并且注明它们的出处。可见,我们的日常用语与佛教有着莫大的关系。

6、在当代,中国佛教协会积极发扬“人间佛教”的理念正是对“人生佛教”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佛教精髓的传承,让佛教更好地为世间众生服务。于是,就带来了眼下中国佛教界一片繁荣的景象。

7、佛教中的戒律,因身份不同,所守的戒也不同:三皈依。(刚学佛的人,守这三条: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学佛有基础后,到寺院受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霪、不妄语、不饮酒)3在家菩萨戒。(五戒居士进一步,可以到寺院受在家菩萨戒。有六条重戒,28条轻戒。此处不列举)4沙弥戒。(出家人刚出家,受10条沙弥戒,此处不列举)5比丘戒。(出家人进一步受比丘戒,共250条戒律,在此不列举)6比丘尼戒(出家尼姑,进一步受比丘尼戒,共348条戒律,在此不列举)……等等。

8、怎么知道是假的?今天爱得不得了,明天又吵架了,后天又离婚了,你看这不是假的吗?哪里是真的!

9、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难度无缘之人。

10、在佛教中,我们这个世界称为娑婆世界。娑婆有“堪忍”之义,即堪能忍受,堪能忍受十种恶法(杀生、偷盗、邪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贪欲、嗔恚、愚痴)。

11、呵呵....那些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小人们。天天嚼舌根,不觉累得慌吗?

12、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13、阿含类的经典主要讲“诸行无常”一切都是在生、住、异、灭的四相迁流变化之中。这是为了对治众生只顾眼前,认为一切都是常恒不变的病症。如果没有“无常观”,这类众生,遇到乐境,就会不思进取,沉迷于享乐之中;遇到苦境,就会悲观失望,认为命该如此。这类众生遇到两种境界的后果都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有了“无常观”,这类众生,遇到乐境,就会有一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识;遇到苦境,就会知道事在人为,精进的努力加上善巧的方法是可以度过难关的。

14、将中国佛教与南传佛教一比较,就可以看出中国佛教的不同之处。但是,又不失印度佛教的本义,这从“人间佛教”的理念就可以看出来,这是因为中国佛教继承和发展了印度佛教的精髓。

15、这虽然是禅宗里面的话,但是这种现象在生活里也很常见,有许多时候不要太计较,就像坐禅本身就是要活泼,你如果斤斤计较,你禅也参不好。

16、我们的喜怒哀乐,聚散成败,随着时间这条单行线一闪而过,再不复返。

17、佛教化菩萨靠的是《法华经》,行菩萨道的人靠的是《法华经》。所以《法华经》既教化声闻、缘觉,也教化行菩萨道的人,菩萨行人必须受持《法华经》。若有人闻《法华经》不惊不怖,当知这人是新发意菩萨。发了菩提心没证到一地叫新发意菩萨。你们读《阿弥陀佛经》(边城品),就是新发意菩萨待的地方,修行五百世到达一地菩萨,进入阿弥陀佛下品下生莲台。

18、六般若是一而六而无非是回到当下,请大家仔细看佛陀圣像手中的金婆罗华:

19、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当下的每一刻都活得饱满、有力量,这样的人生,才自由自在,足够精彩。

20、《大学》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讲的也是禅的智慧。「知止」就是定,一般人心容易散乱,心思四处攀缘,始终找不到停歇点,知止就如杯中的混泥水,沉静后,泥沙自然就会沉淀,清水自现,能照人脸面。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心定下来后,就能专注、安定,静心思虑,便可以掌握自己,做心的主人,才不会轻易被欲望所驱使,产生种种烦恼、造种种恶业。

五、佛说不要抱怨别人

1、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当然要把爱情放下,还有留恋,还有牵挂,还有放不下的,那就去不了!

2、“人生佛教”的提出与“人间佛教”理念

3、我们应缘时,我们受供时,我们内心深处的习气,就会充分地表现出来。譬如,我们吃饭时,刀叉筷子还没动,我们的习气,便已经与那美食纠结在了一起,在心里品尝玩味。用《楞严经》的话说,那就是我们的习气,便已经与那摩登伽女纠结在了一起,在心里淫躬抚摸。佛说,不可以这样应缘受供,我们先要念咒,净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以空灵的心态应缘受供。

4、从佛教的究竟意义上来说,一切的言说都是文字游戏,犹如画饼充饥一般,但了解佛教与人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佛教对人生的意义,毕竟在人生之路上走出了积极向上的一步。在生活中运用佛教的理念细细品味人生和实践人生,一方面,未来的人生之路定会越发宽广和长远;同时,美好人生也会对佛教的发展带来推动作用。这样,佛教与人生相互促进,产生积极的互动,共同提高和进步。

5、行“盂兰盆之行”,行“倒悬盆之行”,行“空心之行”,则无明渐渐消除,贪爱渐渐出离,地狱之苦,渐渐变成人间之乐,所谓“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

6、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当我们以圣人之心看世间,一切人都是圣人;以盗贼之心看人,则所有人等都是盗贼。因为想法不同,就有天堂地狱之别。——星云大师

7、住在寂灭境界上的阿罗汉,若能如是而行“盂兰盆之行”,若能如是而行“倒悬盆之行”,若能如是而行“空心之行”,他的八识田中的无明与贪爱,就会即刻获得解脱,他就会享受无量快乐。这就是经中所说的“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受无量快乐”。

8、11个好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9、佛教的道理都是教人积德行善,古代的皇帝利用了这点来约束百姓的思想,令社会风气净化,犯罪减少,服从皇帝的统治。并不是佛教本身愚弄人,是古代的统治者利用了佛教。佛教是佛陀对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10、有那么点,我们多数都是抱着宝宝吃饭的,有时候我都自己抱着她一只手到开水,泡米粉。自己有把握就成,你婆婆估计是太疼爱你宝宝了,你要和她好好沟通,你应该和她说把宝宝放车里,你就不用那么累,可以好好吃,而不是抢过来,婆婆毕竟不是妈啊,

11、诸位冷静去想一想,爱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会觉悟。

12、慧忠国师不客气地说:“佛法衰相今现,奴也解问佛法!”(佛法快要衰败了,像你这样的人也懂得问佛法!)

13、有一个故事,说一位禅师在河边摆渡。在冬季,来了一位秀才,对佛教也了解一点,此季河水下降,当船靠岸的时候,水里的鱼虾就被船冲到岸上。这个秀才看到了,就问禅师,出家人不杀生,但是你这样每天摆渡不是很多鱼虾都死了吗?请问禅师:这罪过是您的还是乘船人的?禅师说,这是先生你的罪过!

14、谈到杀生,人们自然会想到吃荤与吃素的问题。其实吃不吃肉还是第二步,最主要的是在于杀不杀生。有的居士说,我可以不吃肉,但是我的孩子正在长身体需要吃肉,说的也很在情理,所以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事我们不能去纠结。

15、佛教中将众生分为十类,即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人只是其中的一类。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说法,教化的对象主要是人界的众生。

16、谈到养生,吃荤和养生没有必然联系。我们见到很多素食者身体都健康且长寿。问题在于迷而不觉。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䰣魎。何以故?你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主命鬼王也说:“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17、人生需要四种修为:一是忍得过。忍得一时之气,消得百日之灾;能忍,不一定是懦弱。二是看得破。最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看透人生以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三是拿得起。做人要有担当,不推诿,不逃避,直面惨淡的人生。四是放得下。放下偏执,放下记忆,放下不甘,放下欲望,平平淡淡,简简单单。

18、第四个月月底,当师傅再问同样的问题时,学徒甲回答:“想学。”学徒乙却说:“告辞。”

19、爱情与慈悲在事相上没有两样,在起心动念上不一样,一个心迷,一个心觉。

20、(佛说人生)①若是无法成就大事,就用伟大的方法,去做小事;②心灵深处发出的善意,是一种有价值的资产,是一种无声而重要的力量;③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命运,比了解命运是什么来得重要;④凡事以善意解释,心无旁骛的工作,自能不受末节枝叶的事所困扰;⑤世上没有真正的黑暗,只有晦昧的眼睛。

相关说说大全

搜索
说说大全分类
说说大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