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舟个性网 > 说说大全 > 正文
王昌龄写的出塞是什么意思【精选100句】
admin 2023-09-10 09:53:03 说说大全 59 ℃一、王昌龄的出塞是什么意思
1、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
2、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3、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4、在这时如果不是追忆秦汉时的艰难,写唐的胡马南下,简直是杞人忧天。所以,很大程度上,没有人认识到盛世中的危险因素。
5、诗头“新跨”一词将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这种激烈肃杀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战士的飒爽英姿和激昂振奋的风貌。
6、《出塞》这首边塞诗意在讽刺边塞将领的无能。诗人首先从眼前的关塞现实联想到遥远的秦汉时代的关塞形势,说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塞仍旧是秦汉时的关塞,战争连绵不断,将士至今未还,其原因何在?诗的后两句用假设的语气做出回答,以赞古代的英雄,讽刺今日将领无能。全诗含蓄深沉,耐人寻味,是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7、还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但万里远征的战士一直没能回家。如果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的话,一定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
8、王昌龄的《出塞》这首诗意思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9、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10、出塞是唐代边塞诗常用的题目,例如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还有就是指走出中原到塞外去,塞,古语中指通往边疆的重要通道
11、每天打开班海“畅听畅读”
12、出塞诗指描写塞外(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情景、战事、军民生活的诗歌。“塞”指长城要塞,如玉门关、雁门关、山海关等边关。著名的出塞诗有王昌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出塞》;王翰《凉州词》;李白《关山月》;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等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3、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14、好了,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哦。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周再见~
15、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16、为什么一定要用秦时明月和汉时关呢?其实背后还有一层扩大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秦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尤其是作为成熟的农业文明。而且在农业文明中我们知道,中国文化对月亮的意象是特别在意的。为什么呢?至少有一个原因,月亮代表了中国人的审美取向。因为中国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我们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白天的时候要劳于耕作,只有到晚上才能歇息下来。也就是有时间、有空闲,而审美活动的展开一定和休闲是有关系的。当晚上空闲下来的时候,人们对天空中的这轮明月,就寄托了无限的情绪、情怀以及审美倾诉,所以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就特别重要。
1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塞(唐代王昌龄诗作)
18、塞,是说塞外,古代的地域性名称,一般是长城北,出塞就是出边关,多是去打仗的。打仗出了边关,没回来,就是人未还,具体为什么没回来,就不要我说了吧,古时打仗很惨的
19、本诗被人们称为:“唐朝七绝之首”。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20、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汉朝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二、王昌龄写的出塞是什么意思
1、月底,我们将给累计“听读”时间最长的
2、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3、持之以恒,相信明天的你会不一样~
4、在汉武帝反击匈奴侵略的长期作战中,有一位勇敢机智、很会打仗、精于骑射的三朝老将军,他的名字叫李广。
5、每一节课程都是精心挑选
6、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7、所以这个诗的后两句,实际上表达了王昌龄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或者说表达了一个他解决两大民族——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矛盾的一种办法,即要找到戍关的优秀将领。
8、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经常用的题目.
9、点击上面“柚子语文”关注
10、《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王昌龄所处盛唐,所以在其边塞诗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但是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11、李广是镇守边关的一代猛将,善骑射,今天,射箭已经变成了一项体育运动。你平常都热爱哪些体育运动?擅长哪一种?
12、李广箭法好,行动快,忽来忽去,谁都摸不清他打哪儿来、往哪儿去,匈奴就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飞将军”。
13、释义 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不是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没有什么变化,战争自秦汉以来都没有间断,离家出征到万里之外的人还没有回归家乡,只要有李广飞将军镇守龙城,就不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侵略. 全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
14、胡马:指敌方的战马.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1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第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16、读书时,如果大声读出来,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胆量哦。让孩子大声读出来很有好处!你知道有什么好方法教育自己孩子大声朗读吗?
17、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不是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没有什么变化,战争自秦汉以来都没有间断,离家出征到万里之外的人还没有回归家乡,只要有李广飞将军镇守龙城,就不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侵略.答案补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扩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18、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汉朝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19、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20、“但使”的意思是“倘若”。全诗原文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全诗译文为:作者在边塞看到依旧是秦朝时的明月,汉朝时的边关,但守护万里边关的将士却不在了。倘若龙城的李广将军还在的话,匈奴人怎么能度过阴山南下放马牧羊呢?!王昌龄的这首出塞时,反应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残酷战争的悲壮,更有对有李将军等边塞将军英勇无畏而敬仰,也有时下的无可奈何。全诗透漏了深沉的历史感,宏阔的时空感,也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民族情怀。
三、出塞王昌龄的塞是什么意思
1、龙城飞将:“龙城”:地名,是匈奴圣地,汉朝大将军卫青曾奇袭龙城,后与匈奴作战七战七胜。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汉之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实指卫李,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2、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3、(年代):唐(作者):王昌龄(作品):出塞(内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但使:只要.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韵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4、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5、翻译: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原文:《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出塞》是乐府旧题,也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七言绝句。边塞诗的代表之一。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7、(作者)王昌龄(朝代)唐
8、如果有卫青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过阴山。
9、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最高的顶峰毫无疑问是唐诗宋词,唐诗当然还要排在宋词之上。那么唐诗中最典型的题材毫无疑问是格律诗,也就我们常说的近体诗。格律诗中最高境界毫无疑问是律诗和绝句,那么绝句中最高水平,后世公认的,被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的,就是王昌龄的《出塞》。当然,王昌龄的《出塞》有两首,第一首最为有名,就是被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的那一篇,所有人都耳熟能详。诗云:
10、畅听畅读时长pk,有奖活动
11、胡马:指敌方的战马。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3、秦时明月汉时关所对应的其实有一句歌词:孩子,这是你的家。秦汉以来的边塞,秦汉以来守卫边塞的军人,他们所守的是中原辉煌的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家。离家万里,不是个人的小家,是从边塞开始,是无故人,多胡语的异地,是传统的化外之地,天下之外的地方。
14、全诗雄浑豁达,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15、唐代王昌龄扩展资料赏析
16、度:越过。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17、讲解专家: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18、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19、不可以。首先“秦时明月汉时关”,为什么我说它气象阔大,它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入手,秦和汉说的是时间,而明月我们知道,象陶渊明说“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月光所照之处是一种空间的无限。雄关怎么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也说的是一种空间上的拓展。时间、空间两个方向,立刻一个丰富的坐标体系全面铺开。所以这首诗可以陇扩筋骨就在这儿。
20、公元前127年,匈奴又集结大军南下,汉武帝决定避实击虚,率大军进攻河套地区。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卫青率军四万,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绕到匈奴的后方,迅速占领了高阙,切断了这个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和单于王庭的关系。然后卫青又率骑兵飞兵南下,进到陇西,然后对白羊王、楼烦王进行了合围,最后占领这个地方。汉武帝下令在此修筑朔方城,设置朔方郡。而朔方郡的这个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内蒙古河套西北部,还有就是鄂尔多斯西部和巴彦淖尔西南部这一块地方。它的郡址就在朔方城,这恰恰是阴山一带汉族与匈奴来往的最重要的通道。事实上,我们后来知道昭君出塞,也是从这条通道入的匈奴。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就以上观点,这个龙城飞将应该指的不是李广,而是卫青。
四、王昌龄的出塞是什么意思简介
1、诗人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2、《出塞》更是古今传诵的名篇,被誉为唐代绝句的压卷之作。
3、七绝圣手、希望有良将出现,能保家卫国,不让敌人入侵
4、可以说这个诗的后面两句,它也是一种点染,当然这个点染,他是用典,他用了一个历史典故,回答了前两句所提出来的问题。前两句反应了当时的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就是戍守边地的将士,长期不得和家人团聚。而后两句的点燃,他用一个历史典故说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需要良将戍边,这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了。
5、更不幸的是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他竟然被他所属的刺史所杀,死于非命。所以王昌龄的一生可以说是仕途上走得很不顺利,而且人生的结局很不好。但是王昌龄生活中的这种不顺利,并不意味着他的文学成就不高,反过来,由于他生活上的许多不顺利,他自己反而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渲染战争气氛)
7、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8、《出塞》唐王昌龄这首诗的意思是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出塞二首》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秦汉以来,边关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归。诗人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的士兵,认为边防上的要害问题是将领无用,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因此借乐府旧题《出塞》作诗以昔讽今。其中第二首诗在《全唐诗》中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军行》。
9、前人也有怀疑不是王昌龄作的(《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五司空图《诗品》提要、卷一九七《吟窗杂录》提要)。考唐时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所作《文镜秘府论》已述及王昌龄评诗之语。在遍照金刚所作的《献书表》中也说到《王昌龄诗格》1卷(《唐文续拾》卷十六),可见王昌龄确曾作过《诗格》。至于现存的《诗格》和《诗中密旨》是否即王昌龄原著,则尚待考证。
10、听徐老师讲故事支持方阵
11、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
12、李广做了右北平郡太守,匈奴吓得丢了魂儿似的,逃到别处去了。右北平郡一带没有匈奴了,可是那里野兽太多,常有老虎出来伤人。有一天,李广回来晚了,天色半明半暗,正是老虎出没的时候。他和随从都很小心,一面走着,一面提防着。
1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塞二首
14、所以,很大程度上,没有人认识到盛世中的危险因素。同时,中国传统文人乃至兵家对战争都不是向往或鼓励的。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万里所指,是从边塞到远方的战争之地的距离,并不是边塞到军人故乡的距离(这一点极为重要,同时又没有被重视和强调)。
15、倘若攻袭龙城的英勇善战卫青现在依旧健在,
16、远征万里的大军仍然没有回还。
17、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时匈奴常常从这里南下侵扰中原地区. 不教:不叫,不让. 度:越过
18、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的现存诗不到二百首,却号称“七绝圣手”,可见其地位之高。但是,王昌龄的重要价值不仅仅在于七绝,更在于他对边塞诗的贡献。可以说,盛唐时代的边塞诗,是由王昌龄所奠定的格局。这首《出塞》,正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19、十九岁的时候,他向汉武帝提出一个天才的战略构思,在南北作战方向之外,突然带骑兵千里奔袭打通河西走廊,向西进兵。其实我们知道后来的这个丝绸之路,得以和西域的联通,主要是得益于霍去病西路的突破。而且因为西路的突破,包括混琊王各部的投降,使得匈奴单于最后势单力孤,在后来的漠南漠北之战中,被汉军打败。
20、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五、王昌龄的出塞的解释
1、七言绝句写的既多又好的当数王昌龄。与李白同为写绝句成就最高的诗人,有人甚至说他超过李白。他名气很大。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誉。
2、那什么又是“龙城飞将”呢?有人认为指卫青,有人认为指李广,因为卫青曾经打到过匈奴的王廷所在地——龙城,而李广呢,则被匈奴人誉为“飞将军”,都是汉匈战争的英雄啊。那单说龙城,自然是卫青,单说“飞将”应该是李广,问题是在这首诗里,龙城飞将是放在一起的,所以还有人认为,这龙城飞将是卫青和李广的合称,所谓“但使龙城飞将在”,就是只要卫青和李广这两个人还在。
3、(部分文字选自磨铁图书出品《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
4、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5、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徐平的成长悦读会,跟徐老师一起来学古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江苏凤凰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国学经典教育读本《唐诗》当中王昌龄的《出塞》。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7、这首诗的作者王昌龄,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善于写七绝,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能够把错综复杂的事件和深挚委婉的感情进行提炼、集中,写出言少意多、耐人吟咏和思索的诗句。
8、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9、经典咏流传:缘分一道桥(王力宏演唱)
10、唐肃宗至德二载丁酉(757年),六十岁。756年冬到757年十月之间,王昌龄路经亳州,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害,后张镐杖杀晓。
11、(年代):唐(作者):王昌龄(作品):出塞(内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但使:只要。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韵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2、《出塞》是乐府旧题。秦汉以来的边塞,秦汉以来守卫边塞的军人,他们所守的是中原辉煌的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家。离家万里,不是个人的小家,是从边塞开始,是无故人,多胡语的异地,是传统的化外之地,天下之外的地方。
13、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14、可惜,霍去病天纵奇才,却天不假年。公元前117年病卒的时候年仅二十四岁。所以这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其实是王昌龄对整个华夏民族的英雄主义的一种讴歌。我个人认为,这个“龙城飞将”应该包含了整整那个时代,为民族做出巨大贡献,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出无限光彩的,那一个时代的英雄形象。
15、前10位小伙伴送奖励!?
16、没有什么比国家更有凝聚力,没有哪种感情比爱国情操更高尚,没有什么人比民族英雄更值得缅怀!读过诗的你,一定也感受到了。
17、王立群:中华经典资源库`王昌龄·出塞
18、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19、你看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我记得上课讲这首诗的时候,就有学生问过我,可不可以说成汉时明月唐时关啊?推而广之,能不能说成汉时明月晋时关,晋时明月隋时关,隋时明月唐时关啊?那个学生问的还是有道理的,他想说汉唐气象,汉唐不是更大,汉时明月唐时关啊,甚至再按这个逻辑推导,能不能倒过来说成汉时明月秦时关呢?
20、诵读专家:方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 上一篇:出塞的意思【精选100句】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说说大全
- 搜索
-
- 说说大全分类
-
- 说说大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