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舟个性网 > 说说大全 > 正文
出塞这首诗的简介【精选100句】
admin 2023-09-10 09:52:56 说说大全 59 ℃一、关于出塞这首诗的资料
1、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出塞》第二首。
3、了解了诗题,了解了诗人,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出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5、将你今天在课堂上的收获加上你的想象,将《出塞》这首诗改成一篇记叙文或一个故事。
6、同学们,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吗?(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的边塞诗——《出塞》。(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7、师: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人直往家乡的方向望。他们望到了什么?
8、收集你喜欢的边塞诗,并摘抄到采集本上。
9、所以诗人王昌龄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齐读)——PPT出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0、(3)激情引读: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上的梦啊!却只能化为一句——(引读)
11、《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12、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13、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14、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组诗的第二首,《全唐诗》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从军行》或《军行》。但《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没有《军行》一首。
15、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
16、边战不断,国无良将,多少家园被毁、多少战士和平民百姓付出生命的代价!于是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来解脱人民的困苦。这不禁让我想到,国家不能弱,弱了就要被他国欺负,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印记比比皆是,当年八国联军进京爆发鸦片战争,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日本人打进中国,八年抗战民不聊生……国家不强,人民不幸,哪有幸福生活啊!
17、如此华丽丽的阵容,只为搭建公正靠谱的平台,让热爱古诗词的你来大展伸手!
18、守关将士的妻子遥望明月、边关,一声声哀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9、课余的兴趣,有些出自孩子的天性,比如我们那时的航模兴趣小组之类,有些则需要老师的引导,比如诗社。初时懵懂,进门之后的乐趣,是慢慢悟出来的,从这一点看,我有点遗憾我们那个年代的老师,没有想到组织诗社,这直接造成今日的我,不能很骄傲地向我儿子显摆:你爹我当年也是参加过诗社的人啊。
2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出塞这首诗的简介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3、这节课,我们跟随三首古诗走近诗人,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
4、回顾全诗,拓展延伸
5、出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引导学生交流理解。
6、(板书:明月关人未还)这样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7、作品赏析: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8、出塞这首诗的意象是明月,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9、师:同学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10、前两句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表达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悲伤。后两句歌颂古代名将,语调稍高亢,表达对优秀将领的渴望。
11、在战争中,我们需要杰出的将领,强悍的军队,此时诗人王昌龄想起了谁?
12、于是,王昌龄挥笔写下了这首《出塞》(出全诗,全班读,配乐读):
13、②指名读准平舌音,通过读词巩固字音。
14、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15、《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所对应的其实有一句歌词:孩子,这是你的家。秦汉以来的边塞,秦汉以来守卫边塞的军人,他们所守的是中原辉煌的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家。离家万里,不是个人的小家,是从边塞开始,是无故人,多胡语的`异地,是传统的化外之地,天下之外的地方。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长安是东方文明的千年古都,世界的中心,唐天子是天可汗,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在这时如果不是追忆秦汉时的艰难,写唐的胡马南下,简直是杞人忧天。所以,很大程度上,没有人认识到盛世中的危险因素。
16、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副板书)
17、“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18、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是在历史的角度找到坚实的立足点,衬托出当时的好大喜功不合理、不能持久。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19、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0、——(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三、出塞这首古诗的资料
1、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2、这风度轩昂、勇武不凡、充满自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这实在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从耿耿赤心发出的雄壮的呐喊,也分明寄寓着诗人的殷切希望。
3、(1)学生迁移学法,合作完成阅读单。
4、主办单位——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
5、(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6、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表现了诗人希望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7、这首诗描写了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的情景。枣红马刚刚装上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未干。诗人用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武气概,胜利者的神态生动地描绘出来。
8、和《出塞》一样有着悲壮情怀的边塞诗还有很多,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课件出示)
9、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10、这是诗人王昌龄著名的两首边塞诗之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能够过上安定生活的良好愿望
11、体会诗人情感: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1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3、他们只能面对这样的现实,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前两句。
14、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了,不能再去面对那些只会握着笔杆子的小文官了!
15、(预设:悲惨、残酷、可怜板书:悲)
16、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17、PPT出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8、(3)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19、本课教学我注重了课堂预设,忽略了课堂生成。而课堂生成才是一堂课中最闪亮之处。课堂上,预设虽然重要,但是生成更不可缺少,只是我经验不足,在课堂上担心学生偏离,不敢去抓住生成的东西,也没有能力去抓。
20、骅骝骏马,是再好不过的马了,还要给它配上再美不过的白玉鞍桥,可以想见这马上骑手的威风。这英武的骑士是手持“金刀”(即金错刀)奋战沙场的。这骑士披一身月色,顶凛冽寒风,鏖战而归。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烟尘滚滚的沙场,那咚咚的进击鼓声还响彻耳畔。
四、诗《出塞》
1、(2)读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2、就是这样一次不经意的偶遇,让我与《出塞》结下了不解之缘。
3、诗头“新跨”一词将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这种激烈肃杀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战士的飒爽英姿和激昂振奋的风貌。
4、我念书的时候,小学里没有诗社。不是说我们那会儿没有书本之外的趣味追求。我们有各式各样的课外兴趣小组,但是,没有诗社。
5、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6、qín shí mínɡ yuè hàn shí ɡuān,
7、(预设:边塞、边关等)
8、可是当时朝廷腐败,不能启用良将,他们只能失望地呐喊:(齐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自由朗读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10、请点击右下方“好看”将本文推荐给更多的人
11、然后,关键问题来了,李广,怎么死的?!
12、指名读诗,随机正音。
13、遥望明月,我想到了诗人李白的一首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凄冷的夜晚,戍边的战士们望着天空中那一轮明月,他们会想些什么?(想到了故乡,想到了家人……)因为太思乡了,所以,他们不禁回首,向家的方向望去,他们望到的是什么?
14、(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5、《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16、师:课题中的“塞”字是个多音字,在这读——sài,“塞”指的是什么?
17、师:每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读古诗时,如果我们能想象出诗的画面,那你就很了不起啊。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朗读,你想象到怎样的画面?(配乐《凉州曲》)
18、《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19、师:我们发现这首诗中有个人物,他是谁?
20、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地描绘,他是在历史的角度找到坚实的立足点,衬托出当时的好大喜功不合理、不能持久。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练明快。
五、出塞这首诗的内容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悠悠千年,月圆家不能圆,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依然是(引读)
2、思绪万千,不由诗兴大发:“先苦后甜敢攀登,风雨过后见彩虹。而今吃得苦中苦,顶天立地真英雄!”
3、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4、我仔细看完了闵行区梅陇中心小学五年级马佳莘关于他和《出塞》的渊源故事,以及最后他们诗社排演的迷你音乐剧。小马同学的感悟很真实,虽然文字成人化了点(这不是问题,年龄上去会自我修正的)。但课余诗社生涯给他留下的烙印还是比较显著的,这就是教化的作用。
5、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引导。最难的句子“秦时明月汉时关”,结合着地图和示意图解答疑惑。
6、诗人并没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是在历史的角度找到坚实的立足点,衬托出当时的好大喜功不合理、不能持久。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7、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这几句古诗,你们会背吗?(出示课件)
8、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9、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一说山西太原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之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10、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11、师:如果李广将军在的话,匈奴还敢入侵我们的国家吗?
12、(1)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殷切的希望,我们来表达下诗人的希望好吗?(引读)
13、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14、读诗题《出塞》。“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15、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6、(补充:《塞下曲》能骑善射,力大无比。)“不教”是什么意思?
17、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8、(3)根据提示背诵积累。
19、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20、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 上一篇:形容优秀出色的诗句【精选100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大全分类
-
- 说说大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