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舟个性网-qq个性网名大全、经典网名、可爱女生网名、霸气男生网名、情侣网名大全

热搜词:qq网名 个性网名 霸气网名 女生网名 男生网名

冉舟个性网 > 说说大全 >  正文

韩愈在潮州做了哪些好事【精选100句】

admin 2023-08-12 11:13:52 说说大全 59 ℃

一、韩愈在潮州做的四件大事

1、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满怀虔诚精心策划了一场隆重的礼佛大典:恭迎法门寺佛骨于宫中供奉。身为刑部侍郎的韩愈不改刚直不阿的秉性,奋笔疾书《谏迎佛骨表》。唐宪宗勃然大怒,拟判极刑,幸有裴度、崔群等人求情,才改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

2、我是六甲番人,一个普通潮州人,愿意学习昌黎先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尽微薄之力,敬请大家关注。

3、一只穿越千年的笔,蘸了韩江的滔滔流水,书写了韩愈极不平凡的一生。黄老师用娓娓道来的口吻带着我们体验了“赏千年月,品鸿儒韩公”的穿越之旅。

4、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5、隋文帝.开皇十二年(592年),划入福建。“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从这个时候开始。

6、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7、韩愈,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在政治仕途上,韩愈曾官拜兵部侍郎、礼部侍郎、礼部侍郎,把唐朝中央主要部委的重要领导岗位几乎都做了一遍。

8、《旧唐书·韩愈传》记载说,潮州的恶溪(后改名韩江)里鳄鱼众多,不时袭扰两岸百姓,人们对此束手无策,并因鳄鱼出没而生计维艰。韩愈来到潮州后,多次到河边勘察,他先礼后兵,先在河中投放一猪一羊祭祀鳄鱼,然后写下祝词劝鳄鱼离开:“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命使。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乃止。其无悔。”

9、不过,正史里说韩愈是病死的。究其原因,一来,纵欲死说法证据不足,二来,韩愈贵为儒门领袖,若死于春药,未免有辱斯文。

10、今天这场“另类”的教学方式,开启了我的新世界,也为我读行岭南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获得了一件读书学习的“法宝”,即:“多读书、思义明、足而学、学而行。”这四点,被黄老师称为“四美”。

11、后适逢大赦,宪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韩愈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韩愈抵达袁州。此年九月,韩愈入朝任国子祭酒,于冬季回到长安

12、这段潮剧一开头就唱的是这首诗,唱得真是凄凄惨惨戚戚。

13、999年,潮州通判陈尧佐于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辟建“韩吏部祠”,供祭韩愈,而赵德也被附祀于韩文公祠中。连带所致,韩愈的侄孙因护送韩愈有功,也成了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并留下了我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桥。

14、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的百姓叫苦,韩江以前也叫"恶溪",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决心为民除害,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在城北江边设坛祭鳄。韩愈驱鳄除害,对潮州人民的民俗生活影响很深远。

15、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16、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这正应了我们现时说的,立场不同,感情不同这句话。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17、在失意中,韩愈并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一方面是潜心研究人文,著写文章;一方面保持着对时事的观察和思考。也正是在这些日子里,他写出了《进学解》,其中的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被后世人代代相传。估计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这句话本身是韩愈用来鼓励自己的。在逆境中,依旧不要放弃自己。

18、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所谓“文死谏,武死战”。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19、大陆首位赴台直播主持人

20、为何叫韩愈为“韩怼怼”?黄老师幽默地告诉同学,因为韩愈怼过贪官,怼过皇帝,怼过佛祖,怼跑怪兽,怼过好友,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也从这一系列的“怼”中,大家认识了韩愈的仕途经历和生活。当年韩愈被贬潮州,积极造福当地百姓,关心农桑,兴办学校,驱赶鳄鱼,废除奴隶……大家还一起读了韩愈的《祭鳄鱼文》,了解他为当地百姓驱赶鳄鱼的事迹。同学们也终于明白,为何韩愈能“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二、韩愈在潮州做了哪些好事

1、释放奴婢?哇,简直不敢相信,原来韩愈思想这么思想前卫!韩愈是唐代民主的先行者,难怪百姓爱戴他

2、刚入官场的韩愈,曾经得到宣武节度使董晋的赏识,并且为韩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工作中韩愈非常努力,也得到百姓的认可,但遗憾的是三年后董晋年老离开,韩愈失去了支持被冷落一旁。

3、虽然韩愈只在潮州待了八个月,却是为当地做了很多影响深远的贡献,当地人为了表示感激,将很多山水的名字都冠以韩姓,以此来纪念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为何韩愈会被贬潮州?关于这个问题,韩愈在写给侄孙韩湘子的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得清清楚楚,诗中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这句诗交代了韩愈被贬官的原因,因为一封朝奏,一封奏书。

4、没去潮州之前,我听过关于潮州人的传闻。潮汕男人很大男子主义。作为一家之主,他们承担家庭的责任,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听说一个潮州家庭,大抵是男人说了算。家里来了客人,女人忙活一大桌子菜,却不能上桌,得等到男人们酒足饭饱后,女人们才能吃饭。

5、秦岭,是横亘在中国南北方之间的一条天堑屏障,其将北方文化昌盛、经济发达的关中地区,和瘴气深重、缺少开发的蛮夷之地分隔开来。北方下雪,南方潮热。已经五十一岁的韩愈,就这样攀山越岭、跋山涉水前往广东。

6、课后有家长感慨:“黄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我和孩子都感觉受益匪浅!”更有家长感慨自己像回到学生时代,争取系列课程都能和孩子一起听。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8、不想开刀,可以用玻尿酸,我好几个姐妹都是在汕头名流打玻尿酸来的,效果都挺好的,弄的我也心痒痒,想要去打呢

9、听韩愈口吻,似乎是与鳄鱼商议,其实是以天子之命、中央之威下逐客令。斗鱼的结果自然大快人心:“是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从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之患。”事实上,仅凭一猪一羊一篇祭文就能解决长期存在的鳄鱼之患是不可能的。但人们却情愿相信,韩愈个人的巨大影响力和他所带来的中央政权的威慑力,能扫除长久盘踞在潮州上空的落后与蒙昧之风。

10、这种南北之间的差异,从吃食上也可见一斑。岭南菜色,当地人吃得津津有味,韩愈却难以下肚。岭南人熟悉的蚵、蚝、章鱼、马甲柱等,韩愈过去都没见过,也不知道可以吃,所以,当仆役把这些东西端到他面前时,他像见了怪物似的,脸色铁青。

11、——天河区长湴小学刘迦澜

12、生活还在继续,故事还在发生。

13、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我向来觉得韩愈文好,诗却一般,只有这首,胸中块垒,笔底波涛,确是不一样:

14、从此,这里不再有患水灾了。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做“竹竿山”。

15、今年,为持续推进“读行岭南”,让这一理念深入学子心中,双方联合策划了“读行岭南大型语文主题公开课”,邀请黄德初老师主讲。

16、黄老师上课亲切而幽默。让家长用广东话朗读了一遍“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千古流传的古诗句,原来啊,用广州话读“三百颗”和“三把火”这两句诗十分相似,苏东坡从北方来不太熟悉广州话。看他吃了很多荔枝,当地人跟他说“一口荔枝三把火”,所以苏东坡就误解成“日啖荔枝三百颗”。黄老师这个谐音“梗”把所有人都逗笑了,课堂气氛马上愉悦起来,同时让我们深深地记住了这首诗。他也经常让我们起来回答问题,并用和蔼的语气与同学们在交谈中让我们理解了问题的答案。那么自然,那么轻松,就像和自己的朋友在交谈一般,没有一丁点老师的架子。

17、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8、点击关注“有料有趣又专业”的科普期刊《百科知识》

19、“六兄你说潮州市区号0768跟哪位文豪有关系?”

20、据《潮州府志》载,丁允元一向重视教育,敬重贤能。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他认为位于城南的“韩文公庙”低矮破陋,不足以表达潮人对圣贤的崇敬之情,遂将“韩文公庙”迁至桥东笔架山,并以赵德陈尧配祀,题匾为“忠佑庙”。“忠佑庙”即是现在的“韩文公祠”。该祠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纪念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专祠。丁允元为官清正,德高泽广,故后人逐级中奏朝庭,于是皇帝钦赐“崇祀名宦”、“配享韩庙”,按国家典礼享春秋二祭。1989年,潮州市人民政府主持韩祠重修工作,丁氏旅泰宗亲遂集资港币25万元,建“丁允元亭”于韩祠右侧,此乃丁公迁祠800周年的又一盛事。

三、韩愈在潮州的四大贡献

1、韩愈是如今的河南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曾经被贬为潮州刺史八个月,但是对整个潮州(潮汕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不管从文化,经济、都是那个时代不可代替的。

2、我的话,就是朋友推荐的,选择的是亿鼎科技净化公司,老板不错,很好说话,后面有需要的话都是找他合作的。

3、与前两件事情相比,第三件大事——赎放奴婢,则彰显韩愈的先进思想。唐时潮州,地方

4、钱锺书肯定韩愈的才能,但认为他的学说并不系统,细细考察,还有诸多自相矛盾之处,仅就文学和思想的具体创见而言,钱锺书觉得韩愈名不副实,他崇高地位的背后,主要是政治与文学主张的推动。

5、熟悉潮州的朋友们都知道答案,有些笑而不语,有些回复“他是整个粤东的人文先师”,更有人开玩笑说“韩江?让韩国人知道就成他们的了,别说了”,最有意思的是文友“石膏4”,他反问:

6、韩愈的侄孙韩湘送他到秦岭。南方的云,因秦岭高耸而无法穿越到北方;北方的雪,因秦岭逶迤而无法飘落到南方。就在这样的境地中,韩愈十二岁的女儿在随父贬往岭南的路上因病离世。在风雨飘摇悲痛万分中的韩愈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我遍读祠内凭吊之作,诗、词、文、联,上自唐宋下迄当今,刻于匾,勒于石,大约不下百十来件。一千三百多年了,各种人物在这里将韩公不知读了多少遍。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8、进门是一方天井,竖着屏风,设有花圃、水池。地上的浅黄色麻石,年代多久?老祖母也是说不清楚的。所有的屋子,屋顶都有造型。屋脊饰以灰塑、嵌瓷、彩画,有一股天成的拙感。屋檐上有雕刻,那是传说和故事。有色彩,那是与自然的和谐。有钱人家的房子,大门中门后门,一进两进三进。听说大门不常开,只有来了当官的客人,才开门迎接。后门供家里的下人出进,和红楼梦里的贾府一般。

9、潮州人会做生意,几个世纪前,就把生意做到东南亚,做到全世界。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在当地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品格,被东南亚本土人称之为“东方犹太人”。

10、那么,那短短8个月的时间里,韩愈究竟在潮州做了什么,让潮州人既能为他“江山改名”,又能给他“建庙筑祠”呢?

11、首先就是驱除江中的鳄鱼。相传,韩愈写了告鳄鱼檄文在江边宣读,责令鳄类离开此地,不许祸害百姓。百姓们说,韩愈是一代文魁,所以鳄鱼们都被吓跑了。而中国的传统神话,则说韩愈的侄孙韩湘就是“八仙过海”里的韩湘子也力助韩愈为民驱鳄。但史料记载,有可能是韩愈命人将石灰等物投入江中,因此起到了驱赶鳄鱼的作用。

12、“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韩愈的故事,距今已过千年,韩愈走过的地方,如今也已经换了人间,历史有趣之处,就在于它的必然里包含着偶然,它的晦暗之处又藏着光明,韩愈被贬,对他个人是坏事,但对潮州上上下下的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奴隶来说,又是天大的好事,韩愈在潮州这半年,对他的政治生涯,只是短暂一笔,但对潮州文化,却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13、把自己遗忘在飞逝的时光

14、在潮州,韩愈见识了鳄鱼,也赶上了台风,但并没有前人说得那么夸张。岭南如果真的“毒雾瘴氛,日夕发作”,“飓风鳄鱼,患祸不测”,该是一个荒无人烟,极不适宜居住的地方,但早在魏晋南北朝,岭南就不乏原住民,隋唐以来,朝廷也多次派官员到这里任职。韩愈对岭南不熟,所以有诸多成见,真正到了潮州后,他开始适应这种生活。

15、无论何时,只要走进潮州,人们总能深切感受到这座南国古城浓浓的“韩”意:韩江、韩山、韩木、韩山师范学院……无论是穿越城区的河流、巍峨高耸的绿山,还是枝叶茂密的树木,甚至是高等学府,人们都对它们冠以“韩”的名字,以此来纪念唐代大文豪韩愈。

16、在潮州,韩愈仿佛来到了一个新世界,吃蛤蟆、骑大象,台风天躲家里斗蟋蟀,据说,他还被潮汕朴野的民风感染,开始制作壮阳春药。

17、对,我又来了。实在是太喜欢,前面已经写过旧屋,这里又觉得有话说。

18、正是因为后代儒生的传颂,韩愈在潮州名望更盛,韩祠、韩亭、韩木等一系列与韩愈有关的潮州风物都在宋朝得名,结果“潮州山水皆姓韩”,诗人杨万里曾感慨道:“笑为先生一问天,身前身后两般看。亭前树子关何事,亦得天公赐姓韩?”

19、那只是一种心情,文人的个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重于一切。来到潮州后,离着京城天高皇帝远,反倒可以施展才华,兴办儒学。

20、六甲番人仔细一想,真是巧合啊,韩愈刚好出生于公元768年,或许这正是潮州与韩愈的不解之缘。

四、韩愈为潮州百姓做的四件事

1、虽然仅在潮州当了八个月父母官,但他却为潮州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潮州人民把他为潮州百姓做的四件大事用八个字概括起来。

2、亲,岽顶凤凰是正宗潮州的。北纬23°55′,东经116°40′潮州凤凰山,是粤东地区海拔最高的山峰,高度为1498米。是历史已经有900年的茶之故里。常年云雾缭绕的大山深处,那是出好茶的地方。1%的上天馈赠加上99%的后天培育,成就好茶。岽顶凤凰采用F2C的农户签约种植模式和自有有机生态茶园种植,确保茶叶的质量。岽顶凤凰创始人林伟强说:“我们希望岽顶凤凰单丛茶能让你喝到的是100年手艺的经典传承,品味到的是900年的茶文化底蕴。或许我们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努力做到更好。感恩,这一路支持我们创业梦想的朋友们。”。

3、这一碗草粿,让我认识了一个字。也明白,来潮州,不认识它是不行的,很多食物都带这个字,面粿芋粿粉粿米粿牛杂粿,炸粿篜粿炒粿咸水粿,都是粿。路旁,一家店面正在装修,几个工人热火朝天地劳作。其中有个人走到店前一颗大树下,蹲着,原来树根下摆着功夫茶:一个茶盘,几个小茶杯,一个竹制的夹子。这是潮州人对茶的敬畏。他们喝茶,再忙再渴也不会牛饮,而是规规矩矩走程序,行仪式,把一盏茶喝得像模像样,有滋有味。这既是对大自然的尊敬,也是对生活的尊敬,对自己的尊敬。从牌坊街的城门出去,是潮州有名的广济桥。广济桥是潮州八景之也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它横跨韩江,全长500多米,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是古代广东通向闽浙的交通要道。

4、可大名鼎鼎的韩愈,为什么会到唐朝时偏远的广东来驱除鳄鱼之患呢?这就要从韩愈充满跌宕起伏传奇的一生说起……

5、黄老师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让我从古诗出发,了解潮州这个地方,潮洲的风景名胜,潮州的美食,潮州的功夫茶。原来我竟可以如此近距离地与古人对话,仿若在那一刻我已经穿越了时空,让我顿然间有种莫名的恍惚。

6、潮州家庭特别重视男丁,传宗接代的观念比其它地方的人严重。一个潮州女孩,嫁为人妻,第一胎生男孩,她心中的石头才能落地,否则总有一种战战兢兢的心理化不开。

7、文章刊登后,韩愈第39代直系孙韩思道向“台北地方法院”提出自诉,控告郭寿华“诽谤死人罪”。最终法院裁定韩思道胜诉,以郭寿华诽谤已死之人,判处罚金300元。郭寿华不服提起上诉,“台湾高等法院”经审理判决驳回。

8、是赎放奴婢。下令奴婢可用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

9、韩愈是中唐历史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不但是古文运动领袖,还经历了政治上的起死回生。元和年间,他谏迎佛骨,触怒皇帝,险些早早断送了身家性命。本来,他的政治生命到此结束了,但神奇的事再次发生,韩愈被贬期间,唐宪宗驾崩,新即位的穆宗再次重用他,令他时隔一年后重返长安,担任兵部侍郎,次年六月,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既掌握政治实权。

10、4月10日下午,“读行岭南,品味诗词”读行岭南语文公开课首堂课在羊城晚报印务中心开讲。本系列课程由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和乐学培优品读行联合策划,特邀华师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德初老师主讲。

11、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C座801

12、第四件大事延师兴学则影响至今。韩愈把兴学育才作为施政的根本措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对潮州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一方面,他大胆起用潮州英才赵德主持教育工作,举荐他“摄海阳县尉,为衙推官,专勾当州学,督生徒,兴恺悌之风”;另一方面,他捐出在潮州期间的所有俸禄,大力兴办学校。

13、因为韩愈之死的流言蜚语,韩愈的后代还打过官司。据崔西彬《台湾“诽韩案”》一文记载:1976年10月,台湾地区有一个叫郭寿华的人,以笔名“干城”在《潮州文献》第2卷第4期发表《韩文公、苏东坡给与潮州后人的观感》一文,指责韩愈具有古代文人风流才子的习气,在妻妾之外仍不免寻花问柳,以至于染上性病,又听信方士之言,食用硫磺中毒而死。

14、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15、韩愈作为一个朝廷罪臣,在一个被人讥为蛮夷之地的地方仅仅待了8个月的时间,这里的百姓却世世代代缅怀着他,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因此而改变了姓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奇迹,也不能不给我们当下的执政者们留下深深的思考。

16、自汉代起,潮州就是中原、浙闽等地移民进入岭南的第一站,今天潮州话多有闽南语的音调和中原古音余韵即是明证;至唐初,潮州成为国家对外通商的口岸之以潮州为起点的海上贸易得以蓬勃发展,清乾隆《潮州府志》就有“国家承平久,山与海殖百货滋丰,五方商旅莫不辐辏于潮”的记录。

17、门上的环,极有意思。门环越粗,越圆,工艺越精致,铜层越厚,越显示家底殷实。普通人家,大多是铁质门环,也有工艺的优劣,粗细的差别。那些门环,铜质也好,铁质也好。粗也好,细也好,在岁月的磨蚀之下,如同人一般,有的优雅,有的沧桑。有的光亮,有的锈迹斑斑。有的完整,有的残破。看了,懂了,那就是所有生命的悲欣交集。这里是植物的天堂,每一户人家都有花草,即使不特意种,也会自己生长。青灰色斑驳的墙壁,布满青苔,总有花朵儿藤儿探出头来,彼此纠结,自生自长。我叫不出这些植物的名,说不出它们的特性。我只欣赏鲜艳和古旧的结合,废墟和活力的搭配,彼此让对方变得更美。

18、公元768年,韩愈出生在唐朝。这时的唐朝经历已过“开元盛世”的繁华,也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动荡。自幼就立下志向的韩愈在24岁那年通过科举走进体制内,也开始了浮浮沉沉的官场生涯。

19、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20、比如刘恂记载:“故李太尉德裕贬官潮州,经终鱼滩,损坏舟船,平生宝玩,古书图画,一时沈失,遂召舶上昆仑取之,但见鳄鱼极多,不敢辄近,乃鳄鱼之窟宅也。”李德裕是中晚唐名臣,年代与韩愈相距不远,可见韩愈之后,潮州鳄鱼仍有活动。

五、韩愈被贬到潮州,为潮州办了四件实事,哪四件?

1、韩愈看不下去,引笔疾书,写了一篇《谏佛骨表》以劝圣上。宪宗皇帝一看,大怒,要立刻斩首韩愈,在裴度等官员的力谏之下,才免去死罪,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当刺史。长路遥遥,十二岁的女儿染上恶疾死在驿道。晚年丧女,韩愈愧疚交加,悲痛万分。行至蓝关时,他的侄孙前来送行,韩愈写下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诗里可见,韩愈被贬潮州,极度灰心失落,甚至没有想着离开,心想自己一把老骨头,只能留在那蛮荒瘴疠之地,和好友柳宗元作伴。而事实是,韩愈很快就离开了潮州。

2、韩文公祠依山临水,环境清幽。祠前是水面宽阔的韩江,祠后是高高耸立的韩山。整座建筑气势雄伟,气宇轩昂。迎着回柱三门石坊上书刻的“韩文公祠”四个大字,我们静静地依次从大门进入韩文公祠内。只见石坊后边的甬道两侧建有近百米的石碑长廊,上面镌刻着从国家领导人到海内外知名书画家惠赠或留题的400多幅墨宝,使人一进门就立刻感受到千年古祠的庄重典雅与文气斐然。

3、去年,羊城晚报与乐学培优品读行联合策划“品读岭南,乐行广东”系列活动,掀起一场“岭南好”的热潮。双方还策划了读行岭南的暑期研学营,邀请黄德初老师作为研学指导老师,将语文课堂搬到潮汕、惠州和韶关,带领学子在潮汕读韩愈、在惠州读苏轼、在韶关读张九龄……将诗词融于研学之中,透过诗词读懂一片水土,别样的浸入式课堂让学生获益匪浅,参加研学营的学生表示“这是一次诗意满满的旅程,更是一次别样课程体验”。

4、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旅游,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5、“如何将研学旅行与语文学习融合起来?”

6、韩江畔的祭鳄台,彼时的潮州是“有罪乃窜流”的处所,是“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鳄鱼大于船,牙眼怖杀侬”的化外之地。

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8、“如何通过诗词读懂岭南文化?”

9、——中山大学南方附属小学李金霓

10、韩愈仕途正盛,遭此雷霆打击,自是苦闷无限。他一生的理想就是致君尧舜、匡扶社稷,但把他贬到岭南,几乎是宣告他的政治生命走向结束。所以,他写了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表达自己内心的怅惘:

11、尽管在潮州仅8个月,但韩愈却一改潮州蒙昧落后的风貌,让潮州成为文风鼎盛的南海名城。清乾隆《潮州府志》称赞说:“自昌黎兴教以来,岭东山川久已爛然有光气。士习民风骎骎日上,无愧海滨邹鲁矣。”现今潮州的报刊也以“韩愈之不幸潮州之大幸”为题,怀念韩愈对潮州的贡献。人们都说,因为韩愈的到来,潮州有了“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耕读风俗。

12、潮州人为了感谢韩愈,就把韩愈祭鳄鱼的地方称为“韩埔”,渡口称为“韩渡”,临近大江称为“韩江”,而江对面的山被称为“韩山”,山上修了一座祭鳄台,都是为了纪念韩愈。

13、所谓“计庸以偿直”,就是把奴婢们视做债主的佣人,他们为债主做工,可以用工钱抵债来偿还卖身债款。由于债主们多年来非法奴役这些奴婢,逼迫他们无偿工作,所以,为了补偿奴婢收入上的损失,卖身债款就可以相应抵消。

14、晚年,韩愈专门作《感春诗》道:“娇童为我歌,哀响跨筝笛。艳姬蹋筵舞,清目刺剑戟。”他去世后,同代诗人张籍纪念他时也说:“中秋十六夜,圆魄天差清。乃出二侍女,合弹琵琶筝。”

15、驱除鳄鱼,奖劝农桑,兴办教育,大修水利,延选人才,传播中原先进文明,从而使当时的蛮荒之地潮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6、韩愈听说后,决定去河边巡视,他捋了捋胡子,说这事好办,怎么办呢?以后大伙儿扎排、放排,不用穿衣服,但记得在腰间扎块遮羞布。后来,这块布被潮州百姓称作“水布”。

17、——广州市第一中学陈曦

18、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

19、游客终于少了些,我们赶紧来到主祠拜韩文公,让小朋友们自己颂读韩文公生平简介。随后我们寻找八景之一“韩祠橡木”。一位小朋友最早发现祠前就有栽种一棵橡木,为她的细心观察点赞。

20、八个月后,韩愈离开了潮州,最终回京任职,为吏部侍郎。公元824年韩愈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唐朝廷赠其礼部尚书,谥号文。人们感念韩愈,在公元999年时于广东潮州建起了“韩文公祠”来纪念他。而韩文公祠的最高处侍郎阁,相传也是当年“一代文魁”韩愈在潮州常登临,文思泉涌之处……

相关说说大全

搜索
说说大全分类
说说大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