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舟个性网 > 说说大全 > 正文
描写放牧儿童的古诗句【精选100句】
admin 2023-07-02 11:14:38 说说大全 59 ℃一、描写儿童放牧的古诗词
1、——宋.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2、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3、——(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4、今日旧地重游,回忆起小时候逃学频频来到鸟石山,又一一找到了昔日的踪迹。那时候为捉游鱼,一群孩子跳下水去把水弄干;为了争敲山上的响石,便比赛看谁先登上山峰。
5、今天,我们为大家选取诗人笔下12种类型的儿童形象,
6、所见:写诗人所看见的事物。
7、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8、后两句即事论理,拉出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名利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作者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同时也在赞美牧童。
9、注释⑴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⑵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⑶借问:向人打听。⑷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10、无论是久居客地的回乡老翁,还是初来乍到的外乡羁客,就连偶然路过的陌生路人,都无一例外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相迎,或友好关注。他们的彬彬有礼,而又好奇活泼,令人心生喜爱。
11、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13、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14、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15、(赏析)“儿童偷把长竿”,是词人所见的一个场面,甚似特写镜头: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犁、枣。“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词的下片充满生活气息。
16、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17、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18、南村牧牛儿,赤脚踏牛立,
19、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20、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二、描写放牧儿童的古诗句
1、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2、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3、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4、相信大家看完后,肯定会觉得这些孩子们简直萌翻了。
5、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6、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村居》
7、唐代诗人《牧童》中描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情景的诗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出自《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注释:⑴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⑵铺:铺开。⑶横野:辽阔的原野。⑷弄:逗弄,玩弄。⑸饱饭:吃饱了饭。⑹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⑺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8、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9、相信总有与你产生共鸣的存在!
10、《牧童》: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舟过安仁》: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通过描写孩子们的举止神态,表达了对乡间孩子天真、顽皮、聪明和勤劳可爱的赞美。
1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12、衣穿江风冷,笠败山雨急。
13、山东青岛城市风景,这是一个富有色彩的城市
14、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15、(赏析)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16、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率真而轻快的作品。
17、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8、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9、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碰见人故意装得很神气。
20、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三、关于儿童放牧的古诗有哪些
1、(赏析)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读来意趣横生。
2、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3、白话文释义: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4、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5、西山日落彩霞辉,懒步儿童放牧回。短笛一支牛角挂,贪玩打闹竟忘吹。
6、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7、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8、春风中,燕儿欢叫着在河堤那边上下翻飞。放牛娃稳稳躺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回家。放牛娃一路回去,心里却算计着如何偷母亲的线,明日好放风筝玩。大好风光,不放风筝,岂不是辜负了老天的美意?
9、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10、篱落疏疏一径深,村头花落未成荫。
11、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12、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任何时代都不外如此。抓蝶、捕蝉、挑蛐蛐,摘花、斗草、玩泥巴,秋千、风筝、捉柳花,即使一阵水滴芭蕉的声音,也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一个个快乐天真,跃然纸上。
1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林。樾,树荫。
14、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15、黄牛:牛的一种毛多呈黄色,也有黑色或红棕色。能耕地拉车,体型比水牛小。一般分为蒙古牛、华北牛和华南牛三大类型。
16、赏析:孩子放学早,一回来就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也凸显了儿童身上蓬勃的活力。
17、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8、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19、古诗词中描写儿童的并不多见,以上25首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们仿佛时光机器,让我们穿越到千百年前,让我们看到那时儿童的各种形态:悠闲地放牧,快乐地玩耍,辛勤地劳作,热情地待客,好奇地模仿,调皮地创想......一个个生动活泼,自得其乐,宛在眼前。并让我们心生向往。
20、▲孩子放学早,一回来就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也凸显了儿童身上蓬勃的活力。
四、关于放牧的儿童古诗
1、一艘小小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把撑船的长竹篙收起来,坐在船里。
2、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3、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4、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
5、哎,多少到长安求取名利的人啊,机关算尽都不如你(牧童)啊。▲
6、赏析:白天在锄草,夜晚搓麻,村里的男男女女都有劳动。小孩子虽然还不会耕田织布,但也在桑阴下像模像样地学着种瓜。农村的孩童们虽然年纪尚小,但是也自己学习农活。一个“也”字,刻画出一个孩童“有样学样”的天真形象。
7、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牧笛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8、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9、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10、注释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白莲:白色的莲花。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1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童子柳荫正眠着,一牛吃过柳荫西。
13、——(宋)王禹偁《寒食》
14、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5、(赏析)幼男幼女一起嬉戏,天真无邪的场景,使我们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小时候过家家等游戏情景,也由此诞生了沿用千年的两个成语,即“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儿童处在人生的幼稚阶段,天真烂漫而又充满幻想,这大概就是人一生之中那最真挚、最纯洁的那段感情吧。
16、儿童急起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7、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18、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19、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0、我们马上会想到活泼、天真、单纯、调皮、聪明等这些美好的词语。
五、关于儿童放牧的古诗词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让我们通过古典诗词,来看看古代儿童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2、▲小孩子撑着小艇,偷偷摸摸地去采白莲,但是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虽然已经很小心了,但是他离开的时候,身后留下了一大片被划开的浮萍。笔墨细致逼真,主人公天真幼稚、活泼开爱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4、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5、诗中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诗中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
6、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7、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8、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9、承办:遵义县对外宣传中心
10、赏析:牧童身着蓑衣,头戴斗笠,碰见来往行人,故意装得很神气。放牧的时候躺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玩耍。“逢人皆傲然”,牧童表现地很骄傲,俨然有些小大人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11、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2、“欢乐和自由,是童年时代的纯真信念。”
13、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14、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5、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16、《舟过安仁》宋代:杨万里
17、寒雨山陂远,参差烟树晚。
18、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9、孩子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水路。
20、译文: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 上一篇:关于儿童放牧的诗句【精选100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大全分类
-
- 说说大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