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舟个性网-qq个性网名大全、经典网名、可爱女生网名、霸气男生网名、情侣网名大全

热搜词:qq网名 个性网名 霸气网名 女生网名 男生网名

冉舟个性网 > 说说大全 >  正文

题富春山居图诗【精选100句】

admin 2023-06-25 11:04:51 说说大全 59 ℃

一、《富春山居图》题跋

1、《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乾隆皇帝题跋

2、元顺帝至正七年(1347)前后,七十八岁的黄公望从松江归富春江,携好友无用禅师同行,由于二人交情颇深,黄氏遂答应做一山水画赠之,其后三四年间,他呕心沥血、辗转两岸,将毕生心得与才学诉诸画笔,终于1350年始告功成。

3、释文:之。俟续入《石渠宝笈》。因为辨说识诸旧卷,而记其顚末于此。俾

4、不过,乾隆没有如此的奢望。只是在子明卷上增加了自己的笔迹,或许是希望能够同黄大痴(黄公望)同痴。

5、在这里我们就自然地要涉及到临终将《富春山居图》火殉的吴洪裕(问卿)的父亲、董其昌最亲密的朋友吴正志(澈如)。他们从万历二十七年(1599)至泰昌元年(1620),怀着同样隐逸的心情一起度过了这段漫长的离忧岁月。吴正志亦象董其昌一样,同样遭遇了贬职的命运。这段重要的情节也许并不很容易引人关注。

6、此卷是乾隆十年(1746年)入内府。乾隆得此画卷时大喜过望,其兴奋程度,不亚于明末清初《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的拥有者吴问卿。何以见得?因为子明卷的画面空白处写满了乾隆皇帝的题跋。其数量之多,用乾隆自己的话说:“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据统计,从乾隆十年到嘉庆四年(乾隆做了四年的太上皇),画卷上共享55处乾隆的题跋,其中画卷之中有53处,另外两则题跋写在了画卷的前后隔水(手卷形制的一个名称)之上。

7、据说乾隆皇帝令沈德潜在《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上题跋时,还特地询问沈德潜所见过的《富春山居图?子明卷》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相比哪个好。

8、真假两件,真者一卷题款:“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通称“无用师卷”。另一卷被认为是仿本的题款:“子明隐君,将归钱塘,需画山居景,图此为别,大痴道人公望,至元戊寅秋。”通称“子明卷”。两卷为了区分就用受赠人来命题。

9、此时被人高价卖给书画家、鉴藏家、“吴门派”的创始人沈周。那么至正十年后到成化年间,这幅画到底是怎样流传的?如果知道那卖画给沈周的人从何人手里得到《富春山居图》,还可以略知一可是现在已无从查考。

10、这是董其昌在获得《富春山居图》卷前后三年的心绪。在以后的岁月中,董有两次在外省任职,即万历三十二年(1604)接受湖广提学副使,在湖南十八个月后辞官;万历三十四年(1606)任职福建,一个半月后再度辞官而闲居华亭。

11、看着画卷上满满的题跋,不难想象当时乾隆皇帝内心的喜悦与外在的满足感。等到画面留白处实在题写不下来了,乾隆决定在卷首写下了总结:“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然后钤印,“太上皇帝”、“十全老人”。如此爱这幅画卷,而画卷竟然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富春山居图》真迹无用师卷被束之高阁,乾隆一个字迹都没有留在上面。

12、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子明本”《富春山居图》,几乎每次出行,乾隆都随身携带,随作随题,上面密密麻麻都是他的题咏——除了第五次南巡未留题咏,无论在绍兴、杭州、灵岩山、栖霞山,皆对景留题。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由题满乾隆题咏的山水手卷并非元代黄公望的真迹,这或许也算得上是黄公望与后代赏画者的幸事了。

13、根据题跋的时间与内容,可看出乾隆皇帝常搭配南巡所经地点,欣赏展玩与自然风光或相关故实对照的作品。若干铭心之作更成为他行李箱中的常备对象,不吝一再吟咏。

14、文字中明确表明了乾隆的鉴定态度,即先得到黄公望“山居图”为《富春山居图》真迹,安岐旧藏名为《富春山居图》为赝品。不知乾隆皇帝是出于对“富春山居”极度的喜爱,还是出于固执己见的极度自信。置名臣沈德潜记载真迹有“沈、文、王、董、邹氏五跋”且与子明卷不符而全然不顾。甚至还嘲笑安岐、高士奇、沈德潜、王鸿绪等人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为他们的浪费钱财、消耗精力而叹息。事实上,这段题跋在后人看来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最好例证。笑话他人看不穿,且自信的认为“因一事(《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的发现)乃获三益,是不可以无记”。可真正被嘲笑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只因他是皇帝,大臣们只能附和赞同。吓得梁诗正只能是说“以旧为真,而新为伪”。

15、永宣青花:两岸故宫馆藏大PK

16、这些有幸与皇帝一起旅行的书画作品境遇不一。有些可能连展开的机会都没有,就回到宫殿的箱柜中。有部分则留在行宫、寺庙中,成为乾隆皇帝赐给地方的南巡礼物;也有带回宫中修理、临摹、考订后,又归还原地;还有些倍受欣赏,回宫后被不断复制,留下各种尺寸、不同媒材的版本,装饰于宫中;当然,也有作品成为旅行的经常成员,屡次纳入行李箱中,跟着皇帝到处去旅行。

17、正因为乾隆确认子明卷为真迹的自信,所以在之后五十余年的岁月中,乾隆与此卷形影不离。于是历史所发生得画幕总是惊人的相似。《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的拥有者吴问卿自得此画卷,也是与之形影不离,吃饭、睡觉、出行皆不离其身,为了它还专门盖了一座房子,名曰“云起楼”。甚至在其马上要辞世的时候,也要侄子把《富春山居图》烧掉,乞愿到另外一个世界也同样可以拥有。

18、卷作长达六百三十六点九厘米,画中秋景浩渺延绵,气度广远,其间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皆疏密有致、变幻无穷,真有仙风道骨之神韵,非苍简朴厚之笔不能逮。

19、▲国变时,问卿一无所问,独徒跣而携此卷,嗟乎。此不第情好寄之,直性命徇之矣。彼五岳有真形图,而富春亦有之,可异也;当年此图画与僧无用追随,问卿护持此卷者,亦是一僧,可异也;庚寅画画,题画人来又适庚寅,可异也。虽然,余欲加一转语焉。绘画,小道耳,巧取豪夺,何必早记,载之记中也。东坡不云乎:“冰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记东西。”问卿目空一世,胸绝纤尘,乃时移事迁,感慨系之,岂爱根犹未割耶?庞居士不云乎:“但愿空诸所有,不欲实诸所无。”嗟乎!余言亦太饶舌矣!野老邹之麟识。

20、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戊寅冬,上海汲古阁主人曹友卿,以此一《山居图》请吴湖帆审阅,吴湖帆一见知为“剩山图”,惊喜之下,以家藏商周敦古铜器交易。这时图卷已无跋,曹友卿急索原主,追回广陵王廷宾跋。吴湖帆装成一卷。现在收藏在大陆杭州的浙江省博物馆

二、题富春山居图诗

1、大痴黄翁在胜国时,以山水驰声东南。其博学,惜为画所掩。所至三教之人,杂然问难,翁论辩其间,风神竦逸,口如悬河。今观其画,亦可想见其标致。墨法笔法深得董巨之妙,此卷全在巨然风韵中来。后尚有一时名辈题跋,岁久脱去,独此画无恙。岂翁在仙之灵,而有所护持耶?旧在余所,既失之;今节推樊公重购而得,又岂翁择人而阴授之耶?节推莅吾苏文章政事,着为名流;雅好翁笔,特因其人品可尚,不然,时岂无涂朱抹绿者?其水墨淡淡,安足致节推之重。如此,翁之画亦未必期后世之识,后世自不无杨子云也。噫,以画名家者,亦须看人品何如耳。人品高则画亦高,古人论书法亦然。

2、子明卷虽然惨遭乾隆破坏,但从这一段段题跋中也看到乾隆的艺术追求与爱好。更重要的是记录了乾隆与这画卷的艺术的故事。与其说这是一卷乾隆心中的经典之作(实为《富春山居图》赝品),不如说这是乾隆图文并茂的艺术笔记。从乾隆十年起,皇帝北至吉林、辽宁盛京,六次南巡到杭州、苏州、绍兴,东临登泰山,西访巡五台,承德避暑山庄狩猎,津门、田盘巡视,子明卷一直如影随身,携带在行笈之中。

3、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自称浙东平阳人。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

4、有关画卷来历的叙述与真伪的考证,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足见乾隆皇帝的认真与自信。譬如,乾隆得此卷的第二年(乾隆丙寅年),在画卷上题写了最长的一段题跋:

5、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天水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大片的空白,乃是长卷画的构成特色。笔墨上已显然取法董源、巨然,但更为简约利落。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将近20厘米的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极富灵气,洋溢着平淡天真的神韵。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普染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上浓墨,但已足以醒目。这是一幅浓缩了画家毕生追求,足以标程百代之作,无怪乎董其昌见了惊呼:“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

6、「主题」B03丨《步辇图》唐朝的“新闻照片”

7、释文:知予市骏雅怀,不同于侈收藏之富者。适成为叶公之好耳。

8、不错哦,寓意很好!是上佳的风景画!中国画。元代黄公望作。纸本长卷。水墨。画面为浙江桐庐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岩壑幽深,山木疏秀,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用草篆笔法挥写,干笔湿笔一体浑成,气清质实,骨苍神腴。收起

9、在卖卜、作画、交友、游览的过程中,他逐渐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而他在绘画方面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凭着较高的画名,他受到了许多喜欢附庸风雅的官僚地主的欢迎,得到了其他画家的敬重。

10、每次南巡行李箱内的作品,都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减。出发前,他们挑选与行程相关的宫中旧藏,同时也将新献未及赏鉴的作品一并收拾。启程后,行李箱除了收入乾隆皇帝自己沿途的书画创作,由作品题识或贡单等资料可发现旅程中亦得到各地官员仕绅进献的作品。从这些纳入行李箱的作品,不仅能更了解乾隆皇帝的品味,也可一窥君臣间相互揣摩与回应的微妙关系。

11、幅纵0.33米,横369米的大段保留了原画主体部分的内容,他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就在当年,《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为江苏丹阳画家张伯骏家所得,1656年时又转到江苏泰兴季寓庸家,钤有“扬州季因是收藏印”等印章多枚。

12、实到董其昌自己身上。而王时敏作为董的接班人,成为清代正宗画派的领袖,下接虞山王翚、娄东王原祁,这一条文人画主线的生成,在1596年秋就有了些许消息。后世的王原祁说得很清楚:“董、巨画法三昧,一变而为子久,……明季一代,惟董宗伯得大痴神髓,……先奉常(案:指王时敏)亲炙于华亭。……余少侍先大父,得闻绪论。”再则说:“余弱冠时,得闻先赠公(指王时敏)训,迄今五十年,所学者大痴也,所传者大痴也。华亭血脉,金针微度,在此而已。”

13、沈周的好友吴宽曾在沈《仿富春山居图》跋诗中,道出了大痴原作的意境:“山川历历百里开,仿佛扁舟适吴越,平林曲岸客共游,复嶂重湖天所没。渔翁樵子互出没,定有高人在岩穴”。沈周对《富春山居图》的崇拜还表现在他仿本的题跋中:“大痴此段山水,殆天造地设,平生不多作,…”。此跋中尽管沈周提到了“与巨然乱真”,但关键的是他没有象董其昌那样去归纳绘画史发展中的主线,更不可能意识到黄公望与董源在这主线上的本质关联。

14、景固四时佳,于秋更勿略。

15、至正七年(1347),年岁渐老的黄公望回归浙江省富阳县富春乡,同门师弟无用师同往。黄公望为无用师描绘富春山景色,到至正十年(1350)方完成,这就是《富春山居图》。

16、皴画山石皆用披麻皴法,运笔时快时慢,线条有长有短且不平行排列,所以有巧妙的交错组合。《富春山居图》流传不是很有序,有一段时间不知为何人所藏,甚至多幅《富春山居图》并现于世,于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

17、它任天真、顺自然、平静而没有特殊的情感,一种处尘世而不沉湎于世,归山村而不自恃清高,不执着、无挂碍,随缘任远而自在逍遥,这种境界或许董其昌们是很难去体悟的。这就象海德格尔提到的“诗意的栖居”、“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海氏在分析荷尔德林此诗句时曾说:“诗意使栖居成为了栖居”而“诗不会弃绝大地而飞升浮游于天穹,相反地她正是使人归属大地,携他入栖居”。这或许是我们回归本真、重读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新收获。

18、富春山居图描绘了画家黄公望静谧、抒怀的心境和情感。

19、历史上对黄公望的记录:

20、展览的另一项重点是介绍行李箱中书画作品的来源,就目前所知,除了清宫中收藏已久的作品外,亦不乏官员士绅于巡行前夕或南巡途中选献的新藏品。通过这些作品,不但可推敲官员仕绅对皇帝喜好的理解与预期,也能由题跋观察乾隆皇帝的回应。

三、梁诗正富春山居图题跋

1、读书聪慧,看史增智,练字养心。

2、艺术作品不需要语言文字解释,这是欣赏绘画时要注意的。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鉴赏的理论和课程,这实际上是有问题的。现在很多绘画鉴赏需要引导,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对于一般的观赏者来说,我并不提倡“终求其理”这种研究性的看画,这种看画方式对于专业人员来讲有必要,但对一般的观者,我们更提倡直观的感受。现在因为各种原因,很多人不是用自己的心和眼看画,而是用耳朵去看画。我们不大相信自己对于绘画的直觉,往往跟着一些所谓鉴赏的理论走。这些年的绘画批评也很不正常,很多绘画批评实际上是在做虚假广告。我们跟着这些虚假广告走,会有什么结果?所以在观画的时候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管对方的名头有多大,绘画,它就是一门视觉语言的艺术,它不需要高深理论去解释,这才是观画的根本。

3、大概因他办事干练,加之颇有才名,至大四年(1311年)左右,他得到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张闾的赏识,被任用为书吏。皇庆元年(1312年)五月,张闾调任中书省平章政事,黄公望也随其赴京城大都(今北京)任职。

4、王世贞:黄公望的画法“无笔不灵,无笔不趣,于宋法之外,又开生面。”

5、■8亿的鸡缸杯:最初是他1000港元捡了个传奇大漏

6、黄公望自称为“松雪斋中小学生”,重视写生,常在风景名胜地随笔摹写,其水墨山水尤为出色,创立了浅,代表作为《富春山居图》,邹之麟在题跋中称此图“笔端变化鼓舞,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其著作有《山水诀》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理论著作。

7、2011年6月1日,这幅创作于660年前,在360多年前被烧成两段,之后又分处两岸60多年的名作,终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首次合璧展出。

8、《春塘柳色》轴为都察院左都御史金德瑛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一月十一日进献之作。此时正值第三次南巡前夕。或许这是他送给乾隆皇帝的最后一份礼物。乾隆皇帝出发约十天后取此画欣赏题咏,然不久即于二月初三日获报金德瑛病逝的消息。

9、「主题」B07丨如何看中国画?一份观画指南

10、▲明周天球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11、元朝的一幅画,一半藏于台北博物馆,另一半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前不久举行过合璧展览。而4月28日会上映一部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是以富春山居图合璧展为线索的一部动作大片,刘德华林志玲等倾情出演,而珠宝则是有bloves婚戒定制中心独家赞助,制作非常精良及宏大。

12、清高宗听松庵竹垆煎茶迭旧作韵册

13、乾隆皇帝南巡时所赏鉴的书画作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量最丰。

14、当时黄公望已经82岁,是其传世最重要的作品。幅中描绘的是黄氏晩年山居的景色,有春明村、庙山、大岭及富春江等一带的山川景致。画中有坡陀沙岸,房舍散聚,冈陵起伏,山势层层叠叠,林木交错。景物排列疏密有致,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15、实事求是说,乾隆对书画的收藏并非一味积累,他对书画还算是一位会拨冗吟咏玩味,寻觅作品会心处的收藏家。

16、中国艺术品全产业链在线交易平台

17、“予南巡四至浙江,富春皆未到也。或眺于山阴道中,或见于云栖江岸,或寄想于尖塔海亹。今来坐观潮楼,目送银涛,远平春渚,一峰长卷,彷佛遇之,则入山而身立画中,何如望山而画在目前耶?兹行既辨浙江涛、广陵涛疆域之舛,与前此考订山居真赝事颇相类。予之不欲蓄疑,固不以小大歧视耳,乙酉春御识。”

18、确定《潇湘图》这一新画名的灵感,是来自南朝诗人谢朓(464—499)赠好友范云(541—503)出守零陵时所作的一首赠别诗,谢朓诗云:“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19、《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黄公望题跋

20、释文:售,多名贤真迹,则此卷在焉。上有沈文王邹董五跋,德潜所见

四、富春山居图上面的题跋

1、康熙年间,皇宫内府得黄子久《山居图》一幅,深藏内府。乾隆时,乾隆检赏内府藏画,鉴认《山居图》即《富春山居图》,确认为子久真迹,不过少“富春”二字而已,并加盖“御览”宝印。不久,有人进献《富春山居图》,乾隆甚异,将此二画并验,意谓进献之《富春山居图》系伪品,即命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梁诗正书贬语于此卷上,

2、 《富春山居图》从何而来,又将归于何处,600多年的岁月里,传世名画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这幅画,一半在台北一半在杭州,生生分离,回头看,这幅画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离奇。

3、展期自4月1日至6月25日

4、钟嗣成《录鬼簿》卷下:“公之学问,不在人下,天下之事,无所不知,薄技小艺亦不弃。善丹青,长词,落笔即成,人皆师尊之。”

5、“此图数随行笥,甲戍东巡至吉林,驻跸松阿里江上,沙渚烟邨,恍然图中胜处,因于行在展卷,书之时八月九日也,御识。”

6、释文:德潜文中知其流落人间,庶几一遇为快。丙寅冬,或以书画求

7、四年后,八十五岁的大痴道人便驾鹤西去。生命的收官之作已然完成,不过,画卷的传奇却才刚刚开始。当初,无用禅师在接此画时即表示“顾虑有巧取豪夺者”,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命运的必然,此言竟一语成谶。

8、■重磅|国家政策松绑,象牙文物可以依法拍卖了!(附:海内外象牙文物拍卖成交精品欣赏)

9、「主题」B01丨看画儿

10、■启功与姐姐:43年相守,30年相思,最好的爱情是一起慢慢变老

11、「主题」B04丨《女史箴图》千年演绎,千年传奇

12、至此,我们可以借助黄公望的一句诗句,来倾听他们心灵间的共鸣:“一江春水浮官绿,千里归舟载客星”。

13、“有巧取豪夺者。俾先识卷末。”说明了题这一款时,画尚未完成。先题款,明示画是“无用师”所有,要拿这卷画的人,且先看看这段题款,就无庸再议。说来在画尚未完成,题上所有人,古画也仅见这一例。也说明这卷图画了三四年,还没有完成,之所以如此,这应该跟江南水乡生活有关。题中说:“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著笔。”江南行多水程,与行李相随,船行平稳,“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遂旋填札,阅三四载。”可看出画常是先把大轮廓底定,再“遂旋填札”。因此,从卷最末可看出远山一列,勾线涂抹,起伏的山形重叠在一起。

14、就个人学画的经历而言,董其昌很早就崇拜元四家,尤其是黄公望,他曾说“余画少学黄子久山水,中复去学而为宋人画,今见一仿子久,亦差近之”,他曾多次表达他学宋是为了更好地学元,中年以后又回复学黄公望,多次宣称“元季四家以黄公望为冠”。

15、西元1350年,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卷末写下题跋,送给了无用师(黄公望师弟),并在卷末写明是送给他的。

16、先读《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上的黄公望长题:

17、晚明之后《富春山居图》以及通过黄传承的董源风格,才被推崇为人人遵循的典范。当然这是倾向于技法层次的一种描述,从诗化的层次考察,文人画在采用一种完全不同的绘画观念时,绘画被当作了生命的隐喻和经历的回忆,画家完全是有理由背离职业化,他们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否定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表现,而是为了一种创作转化,将形似转变成与自然精神上的融合和自我修养的表达,正是这种诗化的表达才生成为一种新的充满着深刻道德和信仰含义的美学价值。这就是中国绘画史上所说的“大痴、黄鹤又一变也”的实质。

18、《富春山居图》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大约用了七年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

19、过去说观画“先观其气象,后定其去就,次根其意,终求其理”(刘道醇《宋朝名画评》)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现在这种研究性的观画把最重要的东西失去了。这种研究性看画之法,对一些具象的作品可能有效,对一些相对抽象的作品来讲,几乎没有一点办法,这明显表现在对山水画的欣赏上,可以说这种研究性的观画之法几乎是无效的。山水画是中国绘画最精华的部分,欣赏一幅山水画,用那些研究性的观画之法是行不通的。“先观其气象,后定其去就,次根其意”主要侧重于审美的层面,“终求其理”则涉及研究的层面。审美的问题无需多谈,研究的层面则很复杂。何以“终求其理”,且以《富春山居图》为例,听我一一道来。

20、■为一张古画倾家荡产,被绑架宁遭撕票也不变卖,他才是中国最后的贵族

五、富春山居图 题跋

1、《富春山居图》的超迈飘逸中蕴涵了豪迈之气和对超尘脱俗的追求,这是因为黄公望有全真道理旨的精神支撑,使他能在山居中排除孤寂,添加进闲适和宁静;他将云游的孤独化为云朋霞友的潇洒;用尘世修行的艰辛战胜自我的喜悦,因而《富春山居图》的隐逸意境是诗化的,充满了诗意,而这诗意是非常美的。我们可以通过欣赏黄公望的诗,来获得这种体悟:

2、少有大志、青年有为的他历任书吏、掾吏,后蒙冤入狱,饱尝磨难,遂不问政事,浪迹山水,并入道教全真派。大约在知天命的年岁,此公选择于富春江畔隐居,并投入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等名家,晚年大变其法,跃身“元四家”之首。

3、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4、《富春山居图》的一段段传奇故事,也成为了这幅画卷的魅力所在。其中,尤其是乾隆与《富春山居图》真赝两卷的那段往事。《富春山居图》的子明卷(赝本)与无用师卷(真本)同为其所得,子明卷却为乾隆所珍爱,可谓五十余年形影不离,这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而且画卷之上写满了他的题跋,俨然成了艺术日记。

5、■往事|看了梁思成的手稿,才相信林徽因没选择徐志摩是对的!

6、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

7、▲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黄公望卷尾自题

8、由于国画画卷是卷起来收藏的,所以烧掉的是画卷最外面,也就是画幅起首的一段被火烧坏了,现在还可以看到烧坏的洞,把“剩山图”、“无用师卷”,前后排列,火焚处,回卷回去是在同一个地方,且是烧坏的洞,愈后愈小。

9、除依时间展示六次南巡所携作品,同时亦依巡行路线来呈现乾隆皇帝如何搭配景点,挑选与当地作者、风光或故实相关作品加以吟咏的旅行鉴赏模式。此外,通过乾隆皇帝屡次携行的作品,呈现出他经常对相同作品或主题重复吟咏,为不同时期留下纪录的特殊鉴赏习惯。

10、百度百科——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创作纸本水墨画)

11、有你们的陪伴与支持会坚持更久。

12、其“娄江王氏《江山万里图》可盈丈,笔意颓然”。这个时期董其昌与娄江(江苏太仓)王时敏有相当密切的来往。王时敏是黄公望的忠实崇拜者,并且还是董以后其衣钵的直接继承人;(娄江王氏一门与董氏有三代不同凡响的亲密关系)

13、“无用师卷”还有一段既传奇又令人痛心的故事。这卷画传到吴正志(之矩)的儿子吴问卿(或做“冏卿”)手中。当时人的记述,一个是有名的古董商,也是《剩山图》的收藏者吴其贞,在他的《书画记》上卷三有云:

14、事实上,他不是一个真正的禅宗教徒,而是一个亦官亦隐的士大夫。因此董对《富春山居图》隐逸境界的体悟只能是一个“离忧”的内容,“群飞刺天,黑风簸荡,人人自危,安知有黜陟不闻之适乎。这是古代士大夫政治失意时的普遍心境。尽管董在《富春山居图》的意境中体悟到了“以画为乐”和在朴实平凡中存在寄寓智慧与超脱的一面,但他更多地仍然是竹林七贤逃于药酒、陶潜逃于田野式的孤隐与独遁。

15、释文:遗“富春”二字,向之疑为两图者。实悞甚矣。鉴别之难也!至董跋

16、一些画上有作者落款和创作时间,《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就是这样的,卷末有黄公望一段题跋,说明了此画创作的时间、过程,可知它的创作时间是至正十年,即1350年。《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也有创作时间,谓是“大痴道人公望至元戊寅秋”,即1338年秋画的。这个款题被认为是伪造的,因此这个子明卷也是假的。如果没有落款和创作时间,画作上面的题跋等文字也可能透出一些信息。

17、台北故宫博物院“行箧随行——乾隆南巡行李箱中的书画”特展

18、那么黄公望为什么会选择富春山为绘画主题呢?

19、乾隆皇帝于旅程中欣赏此图时,并非草草展阅山水大势,而是连小小的舟中生活都注意到了,并成为他吟咏的重心,由此可感受到他品画时的细腻与留心。

20、将“硬笔书法技巧”设为星标⭐

相关说说大全

搜索
说说大全分类
说说大全标签